凯发·K8(国际)官方网站

如何炼出“顶级车手”—从“车皇”刘易斯·汉密尔顿的案例讲起

来源:汽车之友

当代赛车运动的高强度迫使车手们需将自己的身体“改造”成机器一般。本期,《汽车之友》·冲程将通过汉密尔顿的实例,浅谈车手们如何实现这一目标。

刺激且迷人的F1运动中,对于坐在座舱里的车手,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之“重”!毕竟在顶级赛道中,不少刹车、高速弯所产生的重力加速度(G-Force)甚至比宇航员坐着天地运载返回器重返大气层的“危险时刻”还大。承受如此之重,车手们必然得有一个“超现实”的身体。对非F1围场人士,以下论调会令他们彻底惊掉下巴——车手的体重每增加一克,获胜概率就会显著下降。

车手还需拥有与举重运动员类似的颈部、肩部和背肌力,配上马拉松运动员类似的耐力。此外,车手一般在比赛中的每分钟心跳在160次,而当比赛异常焦灼时每分钟心跳200次都不算夸张。考虑到F1赛程会选择各办赛地的夏季(或是天气最佳),意味着天气凉爽的概率极低。车手通常会在一场大奖赛后因脱水减重2.5公斤,碰到像新加坡这种闷热潮湿的“桑拿天”,至少是5公斤起步。

正是有如此“储备”,2009年F1世界冠军简森·巴顿才会在非F1赛季期间,用参加铁人三项的方式来给自己减压。听起来是不是很凡尔赛?

并不出人意料,当今F1的车手平均年龄是26岁——这与大多数运动相仿。按照“自然法则”——年龄越大能力越衰退。然而,有一个人却不信邪,他就是正向着“八冠王”迈进的刘易斯·汉密尔顿。众所周知,他的统治受益于梅赛德斯AMG车队的出色赛车,但其赛道外的合理训练才是其最终占据F1各种纪录榜首的关键。他是怎样成为F1赛道上的无敌车手,甚至是全球身体素质最棒的运动员?以下就来解密!

上世纪70年代,话题人物——1976年F1世界冠军詹姆斯·亨特算是一位超越“天才”的存在。除了出众的赛道表现,他还沉溺于香烟、伏特加和性爱。以至于在45岁的壮年因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。到了千禧年前,“车王”迈克尔·舒马赫的出现给F1车手设定了一个非常激进的训练标准,逼得不少佛系的“老江湖”重回健身房训练。那个阶段也是F1赛车变得更快,更复杂、更先进的时期,训练规律在那个阶段逐步形成。

2008年,当汉密尔顿刚在迈凯伦出道时,他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:“我每个礼拜的训练时间简直不可思议,我都有些厌烦它了。”幸亏,一位身高仅1米5的“贤内助”的出现,令年少轻狂的“小黑”放弃了这个有毒的念头,并逐渐练成了“钢铁侠”的身躯。

她的名字叫安吉拉·库伦(Angela Cullen)。在汉密尔顿近来的每个里程碑时刻,其永远是那个被英国人首先拥抱的对象。“老汉”曾感慨道:“她的出现是我人生中最棒的遇见之一!”

库伦的真实头衔是汉密尔顿的“绩效教练(Performance Coach)”,但她要干得活却非常杂!平时不仅要做“银箭”主将的司机、贴身管家、甚至有时候还得用其弱小的身躯来充当临时保镖。谈及其主业——训练和理疗的职责时,可一点也不含糊。通过其出色的肌肉放松,让汉密尔顿能在非比赛期间愿意呆在健身房。如今可下这个定论,英国人十分享受训练时光。

如今,汉密尔顿的体重虽微幅增加,但仍会被全世界所有中青年男性所羡慕。在其Instagram秀出的“裸照”看,其腹部的六块肌肉明显,手臂和腿部的肌肉线条甚至比27岁时更健硕。库伦透露:“刘易斯的训练相当多样化,无氧运动以短时间冲刺类项目(短跑)为主,(根据季节)组合像拳击、滑雪、慢跑、骑车等有氧训练。如今,他还爱上了“普拉提”这样颇需技巧的运动,只为更精确掌控自己的身体。因为普拉提能让其锻炼到肌肉深层的小肌肉群。这是不提升(大量)体重而增加更多肌肉的最好方式(毕竟上身越重对车辆的配重越不利)。”

库伦为什么有多大魔力来改造汉密尔顿?我们得讲讲她的履历。

生于新西兰,库伦从小喜爱运动(曲棍球)和理工科(数学),作为两者的有机融合,她在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主修保健科学和理疗专业。

从小就有一个环球旅行梦的她在大学毕业后远赴伦敦,在水晶宫附近的英国精英体育训练基地工作。“当时,我的服务对象是英国100米和200米跑的奥运选手,我的职责就像一名工程师贴身监测每一位运动员的情况,‘微调’他们的身体来优化其在速度、力量、灵活性和控制力等表现力。6年时间让我学习如何打造运动员的终极表现力。”

2006年,刚过30岁的库伦辞去工作,用一整年的时间骑行横穿整个南美大陆——从哥伦比亚到世界尽头乌斯怀亚,其通过自身的经历中找到了职业生涯的新方向——不止在机体上训练运动员,扩展到更多方面。新西兰人回忆道:“那段旅程非常有趣——曾跨越安第斯山脉14次,平均海拔5000米的地区走了很多。也经过阿塔卡玛沙漠和玻利维亚美丽的盐湖。”

8年后,在法国阿尔卑斯的雪季,库伦首次认识了芬兰著名医生、曾在埃塞俄比亚训练中长跑名将、还同时在迈凯伦长期担任队医的阿基·辛萨(Aki Hintsa)的一种学说——“(良好)表现是健康的副产品”“全面监控运动员的训练、饮食包括睡觉方式,甚至介入其心理活动。”这种焕然一新的理念让新西兰人投奔芬兰医生的麾下。

两年后,库伦就受到师傅(辛萨)的派遣,前去服务已是“三冠王”的汉密尔顿。两人虽然性格差异极大,却一拍即合。要知道,作为F1最伟大的车手、体育圈最具商业价值的明星之一,英国人的各式走穴、派对数不胜数,私人飞机的每年里程数惊人。
能让其不但没荒废主业,反倒场内场外齐头并进。新西兰人的“魔法”首先在于改善“客户”的饮食结构——“吃素”。按常人逻辑,“吃素”对需要极大体能消耗的赛车运动等同“自废武功”,但其量身定制的“替代品”却令汉密尔顿获得极佳效果。其次,就是让“客户”的场内外生活被合理安排——所谓劳逸结合。当然,这一切的顺畅源于汉密尔顿的信任。

所以,我们看到汉密尔顿一次次用无懈可击地表现,让其他车手只能俯首臣服。这不是其他车手的错,只因“汉密尔顿+库伦”的组合做得太完美了!

友情链接: